作为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爸爸,这一年多陪 Nina 学英语的最大感悟是:别让单词表毁了孩子对语言的兴趣。这个每天捧着倾听者咯咯笑的小姑娘,从没正儿八经 "背" 过单词,却能在动画片/美国真人视频里听懂 "fabulous",在绘本里轻松认出 "glossary",甚至指着超市里的培根说 "这is that bacon!"—— 原来,当单词藏在阅读故事里,孩子的大脑会自动开启 "捕捉模式"。
如果您作为家长,有时间有能力也可以复制我这样的做法,试着看看吧
一、死记硬背?对中国孩子来说就是 "反人类"记得一年多前nian一年级时,我试过让 Nina 记课本后的单词表,a 开头的第一个词 "apple",她边画苹果边念,三分钟后却指着 "ant" 说 "这个和苹果长得好像"。后来发现,她的课本笔记本上,每个单词旁边都画着奇怪的小涂鸦 —— 原来她在用自己的方式给单词 "标拼音帮她记",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英语用汉字代替。
展开剩余84%这让我想起自己的以前学英语:从中学到大学一直翻看单词表苦背 "delicious",却永远记不住拼写,直到上百遍的默写后才勉强记住。
但通过原版大量内容的研究以及近5年的英语教学研究,我探索出了一条普适于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以及成年人学习ESL的最佳学习路径和方法,这才有了自创【玩中学E-STEAM】的体系,已经应用于很多孩子,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其实孩子的大脑就像未格式化的硬盘,对孤立的字母组合天然排斥,却能轻松记住动画片里的台词、绘本里的角色对话 —— 因为这些语言带着声音、表情和情节,就像给单词穿上了彩色的外衣。
Nina 现在能认识 1500 + 单词(如果能算上派生变形的,以及prefix、suffix系列的,应该有2000+了)。
比如hibernate(v.冬眠)这个词,派生:
hibernal(adj.寒冷的)
hibernating(ing.蛰伏)
hibernation(n.冬眠)
prehibernation(adj.冬眠前)
一个词派生4个,学一个等于学了5个。虽然nina写还是一个困难,但是结合到她的年龄,我们下一步开始进行自然拼读的学习和练习单词书写。
有些家长就说了,天!你们怎么一直没有学习自然拼读?说实话,自然拼读是所谓的机构伪命题,中国孩子学习自然拼读已经过于神话了,明明是英美母语国家native speaker学习的内容,就像我们学拼音一样,被很多机构拿来神话了。不否认有些孩子学了自然拼读能认识一部分单词,也简单掌握了发音规律,但绝大多数的孩子基本就学了个寂寞,可以参看我之前写的有关自然拼读的文章,这里不赘述了。
不懂就别乱报“自然拼读”!(一)
不懂就别乱报“自然拼读”!(二)
二、系列读物:给单词搭一座 "记忆立交桥"家里的书架上,各种中英文阅读书籍,市面上大多数流行的英文教材或者一些非常适合孩子绘本基本都买回来了。虽然nina只看了其中一部分,但随着知识和认知的提升逐步开始横向拓展。
我也是研究了鸡娃圈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PEP、BSD、JZH、OD、EXP、PU、UNLOCK、THINK、WONDERS、新概念、CB、KET/PET、反正几十种纸质教材,电子版的内容不计其数,把以前在大厂的那种玩命干的状态复制到现在的教学实践中,让我感叹以前要是学英语的时代能有现在这些资源,这种方法,那真是轻松至极。
寒假带她回奶奶家,行李箱里塞了 5 本《小猪梅西》。每天下午她趴在炕上读,遇到 "disaster""mess"这些词,会抱着书跑过来:" 爸爸你看,梅西把厨房变成 disaster 了!"三天读完一套,回北京时路过面包店,她突然指着玻璃柜说:" 这里要是让梅西闯进来,肯定会变成 a big mess!"—— 这种在不同故事里反复遇见的单词,就像在不同场景里遇见的老朋友,孩子不仅能认出,还能举一反三。
更让我看到除了分级读物的 "螺旋上升" 设计外,横向拓展的重要性。Nina 从很多书的0 级的 到 高等级的进步中,比如同一词汇 "mystery" 随着横向拓展升级,搭配的句式从简单句变成复合句,她的理解也从 "秘密" 进阶到 "谜题"。这种有梯度的复现,比单词表上的 "重复抄写" 高效百倍 —— 大脑对 "有变化的重复" 天生敏感,就像孩子永远记得动画片里每集不同的剧情,却不会厌烦主角的经典台词。
三、给二年级孩子的 "单词遇见计划" 从 "可理解的快乐" 开始:用动画片和低阶分级读物铺路 去年 Nina 沉迷《Peppa Pig》,我把台词打印成小剧本,和她扮演 Peppa 与 George。当她举着玩具铲子喊 "Jump in muddy puddles!" 时,根本没意识到自己记住了三个新单词。后来引入牛津树 1-2 级,每本只有 3-5 句简单对话,她边翻书边模仿录音里的语气,两周后能独立读出 "Floppy found a bone!"—— 这种 "能看懂、能模仿" 的阅读,让单词自然融入她的语言游戏。 用 "兴趣锚点" 锁定系列书:让孩子主动追着单词跑 发现 Nina 喜欢动物后,我给她入了《I Can Read》里的《Biscuit》系列。小饼干狗找球、过生日、去农场的故事,让她记住了 "fetch""celebrate""barnyard"。有次去郊区农场,她指着谷仓喊 "Look! A barnyard like Biscuit's!"—— 当单词和孩子的兴趣挂钩,就成了他们探索世界的工具,而非需要攻克的任务。 拒绝 "功利性检查":保护孩子的 "语言安全感" 我从不对 Nina 说 "这个单词你记住了吗",而是在她读故事时假装不懂:"爸爸,mystery 是什么意思呀?" 她会得意地解释:"就是 Kipper 找的那个秘密呀!" 这种 "反向求助" 让她觉得自己是语言的小主人。默写单词?我们试过用彩笔在白板上画着写,或者用磁力字母拼,但绝不要求每天抄 10 遍 —— 二年级的孩子,手指肌肉还在发育,强迫默写只会让单词变成讨厌的任务。 四、爸爸的真心话:让单词成为 "故事的朋友" 而非 "考试的敌人"比如以前Nina 在听故事,听到 "Driver says 'NO!' to the pigeon" 时,突然指着 "driver" 说:"爸爸,这个词和 drive 很像,就是开车的人对吗?" 我意识到,她已经在无意识中观察单词的结构和关联 —— 这比记住拼写更重要的语言敏感度。
作为家长,我们总担心 "不背单词怎么考试",但别忘了:二年级孩子的英语学习,核心是培养 "语言好感度"。那些藏在故事里的单词,早已悄悄住进她的大脑。就像我们学中文,没人是靠背词典学会 "惊心动魄" 的,而是在无数个故事里,看着这个词在不同场景里 "跳舞",最终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把这些研究方法用在了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以及初中段孩子上,nina爸爸自研的很多游戏化内容E-STEAM让孩子真正的对英语产生了兴趣,不再执着于死记硬背,效果非常好。
所以,如果你家也有学龄的孩子,别急着给她单词表,先递上一本她喜欢的故事书吧。当孩子在书里笑着说 "这个词我见过!" 时,你就会明白:最好的单词记忆法,从来不是 "背",而是 "遇见"—— 在故事里,在对话里,在无数个让孩子眼睛发亮的瞬间里。
发布于:北京市